网站地图 关于死亡的记忆 网站地图

预约热线:18072909886

关于死亡的记忆

发表时间:2021-05-21 15:39

  死亡就如骄阳,你害怕看它,可是害怕看它并不表示它不存在,你无法避免它的灼热,更无法无视它的刺眼光芒。如果,你勇敢地直视它,又会如何?这就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亚隆(IRVIN D.YALOM)在他的近作《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STARING AT THE SUN)中想与读者共同探讨的主题。


    利用半个月的暑假我在网上购买了好几本关于心理学的论著,《直视骄阳》是其中的一本。作者把自己一生致力于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死亡恐惧”症及其治疗,借助生动具体的案例不仅向读者和咨询师们展示了其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对自己年逾古稀的曾有的死亡恐惧进行暴露和剖析,用智慧的眼睛,充满爱心的方式,以及心理治疗师敬业的精神,传达给人们许多关于面对死亡的体验、征服死亡恐惧的尝试以及从死亡宿命中拯救灵魂重新获得人生意义的智慧。作为一个一直拥有死亡恐惧的凡人和一个初涉心理学殿堂的求知者,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他给我提供的精神养分,并贪婪地呼吸着其环绕的睿智、新鲜空气,不时敏感地与作者分享着自己的关于死亡的记忆。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死亡恐惧,这个观点我在看亚隆的书之前就已持有,只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从一个史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古代君主千方百计寻找不老药、冶炼仙丹,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秦始皇、唐太宗这样的名君,他们的死亡恐惧以企图寻求肉体的不死作为解决途径;也有更多的平民百姓将对死亡的忧伤转化为对来世或天堂的期待,比如以宗教信仰的形式来寄托,佛教或基督教的教义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当然也有看上去似乎不怕死的人,比如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英雄们,不过那是将死亡的恐惧升华为了对人生价值的至高境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追求,也即将人生的意义延伸到了更深远的精神层面,并以此自慰。


    我对死亡的记忆最早发生在儿时,大约6、7岁左右吧,当时跟随父母在农村,在我家前一排村民家有一位50多岁的老太,因与女儿拌嘴,结果等女儿中午从田里回家时,却发现母亲上吊自杀在自家门背后。当时很多孩子都去看热闹,我也不例外,虽然没看见那些最惊悚的场景,却在幼小的心灵里展开了充分的想象,自此,每次放学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家门背后是否挂着那老妇的尸体。记得这样的恐惧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淡忘,可是当关于死亡的回忆来袭时,这恐惧依然会让我心跳加速。


    小时候特别怕黑,曾经有过一段走夜路的经历,也是胆战心惊,至今历历在目。那田埂上忽明忽暗的鬼火、那野径上若隐若现的鬼影、那脑门后似有似无的阴风,都是挥之不去的与死亡直接相连结的印象。黑暗,之所以恐怖,想来还是源于它跟死亡的联结、以及与死亡相关的一切关于鬼神的传说吧。


    跟我有关的第一个去世的亲人是我的外婆,那发生在我8、9岁时吧,记忆尤其深刻的一个场景是给她守夜。在那种老式旧宅里,很进深的有阁楼的老房子,灵堂在最里面。开始时候阿姨和妈妈都在外婆的板门边坐着,外婆的脸上盖着白布、头边一盏长明灯,外婆穿着老式寿衣直直地躺在那里。后来,不知外间是不是有事叫妈妈,她先出去了,再一会,阿姨不知道是不是害怕,也出去了,于是整个屋子里就剩下我和死去的外婆。现在想来,那依然是极其漫长的时刻,我的恐惧差不多到了极限,想逃却不敢动,想看却不敢看,仿佛一动弹,尸体就会爬起来拽住我似的,那长明灯的光也扑朔迷离,几个世纪的漫长终于因为妈妈回来而结束,我的差不多出窍的灵魂也才得以回归。这段经历我此刻落笔回忆时依然是后怕得很的,不知道后来对死亡的恐惧是否跟这次的事情有关,但我深信,这个事件对于幼年的女孩来说,确实是个心灵创伤,虽然事实上当时房间里什么状况也没发生。


    至于切身的关于死亡的体验,我也有过。先是在13岁的时候,一场功能性失血过多导致我在父母把我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说实话,那时没有恐惧,很坦然和宁静,仿佛一场梦,不,一个无梦的睡眠。确实是那样的感觉,眼前景物一晃而过,我就失去了知觉。等醒来时已在急救室,护士医生正围着我忙碌。再一次就是大学里服药自杀,医生给我洗胃时,我被折腾得失去了知觉,也好象睡了一觉,没有做梦的一觉。经过这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对死亡倒没那么恐惧了,至少知道:死亡其实并不痛苦。正如亚隆说的,死亡时我们已经没有意识,所以你不可能知道自己死亡。因此,死亡的真正痛苦恐怕只存在于生理或心理濒临死亡绝境的人身上。


    既然每个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那么这种恐惧也早晚要有大爆发的时候。我记得有一阵子,每到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都会考虑到死亡,每每想到死了我就不存在了的时候,心里就象一个无底空洞,那种感觉也许只有拥有过死亡恐惧的人才能体会,整个心一直往下坠,没有着落,生生地害怕。又想到自己如果死了,便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女儿,再也无法知道她活得怎样、正在干什么,这种极端的不在现场感让我油然而生悲凉和伤感,眼泪总会在这时不知不觉地湿了枕巾。于是,曾经非常希望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神,那样至少在另个世界里还能冷眼旁观这个尘世,还能关注自己牵挂和深爱的人,多好啊!哪怕无法与他们沟通。


    亚隆颇为推崇伊壁鸠鲁的关于死亡的三个论点,我也觉得里面蕴涵着大智慧,对于缓解人们的死亡恐惧将有很大帮助,这就是:
    1、灵魂的死亡。
    死后我们的灵魂也会消亡,那时我们毫无意识,所以不必害怕来世,也不用对逝去的生活感到遗憾。
    2、完全虚无的死亡。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因为死亡与“我”永远不会同时存在,既然我们死了,我们就不会知道我们死了,那么死亡又有什么可怕呢?
    3、生前与死后,对称的两极。
    我们死后“不存在”(nobeing)的状态与出生前一样,为什么我们要对死后另一端的黑暗恐惧,而很少或从来没对生前的黑暗多加考虑呢?

    写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话想写,但是又知道自己的想法也许是会不断发展的,关于死亡的理解或思考一定也会更加丰满和深邃,就让我搁笔,期待在看了另一本心理学专著《解读自杀心理》的论述后,有新的见解诉诸笔端。



深圳心理咨询,宝安心理咨询,深圳青少年儿童心理辅导,深圳两性婚姻情感咨询,深圳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等心理咨询相关工作请找深圳爱若伊心理!

感谢您的信任,咨询预约电话:18072909886 周老师




分享到: